3
人都可能会过度自信。
没办法,这是几十万年的进化、不断适应大自然的过程,刻在我们基因里的本性。
因为过度自信可以让自己显得比实际上更聪明和强壮,增加个体传宗接代的机会。那些不会过度自信的祖先的基因可能是没机会被遗传到现在的。
心理学家认为,过度自信会导致人们高估自己的知识水平、低估风险、并夸大自己掌控事件的能力。
过度自信会表现在两个方面——错误估计和自负。
前一个指的是人们对某件事的概率分布范围估计的太窄小,就像我们在“代表性偏差是怎么影响我们的”这篇短文中看到的那样。
后一个指的是人们会对自己抱有不现实的、良好的判断。
比如,你开车的时间已经有几年了,自认是个“老司机”,让你评价一下自己相比所有司机的平均水平,觉得自己的开车技术是更高、还是更低,你会怎么觉得?
有一项公开的调查结果显示,被抽样的美国大学生当中,有82%的人认为自己的开车水平高于平均水平。
而如果不存在过度自信这个因素的话,从概率的角度来看,应该大约是各有1/3的人分别回答高于平均水平、相当于平均水平、低于平均水平。而且从真实情况来看,开车技术烂的司机其实真的挺多。
显然,许多人的想法其实并不正确。人们对自己真实水平的认真超过了实际水平,这就是过度自信了。
这个问题被放到行为金融的领域来研究,就是因为过度自信会让我们的投资认知变得不理性、也会让我们的投资决策变得不理性!
咱们前面已经讲过了,认知四阶段是信息收集、信息加工、信息输出、信息反馈。在认知这里,过度自信影响的就是我们的“信息输出”。
过度自信会导致我们对信息的准确性产生误解,以及高估自己分析信息的能力。
比如,在我们刚刚经历一次赌中翻倍股,短时间内获得100%收益的成功, “自我归因”的心理偏差就会让我们觉得,这是因为自己的选股能力超群,进而还会解释出来一大堆自己对行业、对公司的认识之深超乎常人。
而如果失败了呢?一只股票从买入开始就跌跌不休,拿着很难受、卖了又不甘心。
我们就会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,或者是环境、其他因素的问题,比如最近这大盘实在是太不给力了、如果我像巴菲特一样有钱就可以一直补仓摊薄成本到赚钱为止……
不过,在信息输出阶段,你的过度自信是怎么发生的呢?
如果你对一件事完全不了解,你肯定不会有自信的对不对?最怕的就是信息收集了一大堆,但自己其实对这些信息一知半解,并没有深刻的理解,反倒会因为看过了许多信息,就莫名其妙的觉得自己很厉害。
这就是知识幻觉!你会认为自己的信息积累让自己对一件事的了解很深了,是可以提高决策水平的。
然而,信息没有上限,能力却是有的。
当你不断增加各种信息积累,但是你的能力却是会封顶的。当信息积累到达一定程度之后,随后到达的信息没有增加你的能力,却还在不断增加你的自信心。最终,让你的自信程度超过自己的实际水平。
也正是因为大家都过度自信,股票市场才会活跃。
道理就是,你觉得自己的股票后面会涨不动了才会卖,这时候必须得有人愿意买,你才卖的出去,那么愿意接盘的那个人,一定是认为这股票会继续涨才会买的,对不对?
你很自信自己的判断,你的对手盘也对自己的判断很自信,交易才能达成。如果大家都不自信了,就会认为当前的股价就是最合理的,谁还会去交易呢?
所以,对于市场来说,过度自信能放大市场的成交量、提高市场的流动性,绝对是有益处的。
过度自信对市场来说是好的,但对于个人来说又会怎样呢?下一节我们继续来看“过度自信”的问题。
1、本网站所载文章、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,与众赢智投无关,众赢智投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仅供投资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2、如本网转载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原作者在两周内速与本网站联系。